立即注册 登录
GameMale 返回首页

RudeRide的个人空间 https://www.gamemale.com/?714499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Like A Rainbow(很久以前写的心路历程)

热度 64已有 206 次阅读2023-7-15 22:49 |系统分类:生活日志


无意间,我通过他人的手机看到了“自我认同”,突然,差不多半年内心里乱七八糟的关于自己是同性恋身份的那些想法,此刻就像除夕跨年时那些突然迸现的烟花一样,带着剧烈而纷乱的声响在脑海中一一闪现。

 

我搁置了手头上的事,开始回望自己认知、接纳、认同这个身份的过程。

 

最终,我觉得我很幸运同样又很不幸地成为了主流社会价值观所定义的边缘人群—LGBTQ人群中的一员。

 

关于这其中不幸的点多数者都能自领其要,但这幸运之处,这个身份让我能够切身体会作为边缘群体的一员生活的滋味,感受来自社会各处无名无由的冲撞与冲击,让我能更快适应独处的形态,但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它教会了我要时时刻刻如多彩的彩虹思考,以多元化,包容地眼光看待世界,像云端绚烂的彩虹一样,自豪而激昂地面对自己的身份。

 

得益于这个身份,我能正视Feminism(女权主义)长期以来一直坚实而稳定的努力,能亲身感受LGBTQ的人士的丰富但却合理的情感诉求,能感知来自残疾人士在更加艰难生活下的坚韧和毅力,能聆听来自社会各处的边缘人群的声音。

 

但我觉得,自我认同是能做到以上行为的最基础的一步。当然,这并不是说,两者不能并行,不得不说,我在接触到新锐,激进的对主流社会价值观冲击的观点时,自我认同也在潜移默化间进行着。如同蝴蝶的蜕化一样,从前,世界的观察在蠕动和慢慢地行进进行,接着小心地织起包裹自己的壳,在黑暗中蛰伏的,动荡的因素在瞬时迸裂而成,于是躯体带着轻盈的双翼,开始了飞翔。畅快而急骤的改变让世界大了好多,从前的谜团与误解一一消解,世界亦趋清楚。

 

自己是从什么时候意识到这个身份的呢。大致是初二,但是也不甚清楚。

 

很奇怪的是,跟莫名爱慕的情愫不同,在这个意识孵化的初始阶段,便是和性这个在小时候看来百般忌讳的词牵扯在一起。

 

现在想来,当时所受的性教育几乎为0。虽然开口闭口的玩笑话都离不开这个词汇。但是我,或者说我们吧,将性视为卑劣而羞耻的事情,不得不说,这个也是导致后面我自我认同上出现严重停滞的重要原因。

 

那是一个我们在试校服的下午,刚好天气有些闷热,怎么说呢,空气黏糊糊的,窗户外的阳光有些刺眼。我迎来了人生第一段初恋,不对第一段刻(十)骨(分)铭(狗)心(血)的暗恋。照着所有俗套的节奏迈进,我看到了他青春正好的年轻酮体,(说来也怪,那时应该还没发育才对,为什么这么早就会有感觉呢)。

 

初现线条的小腹,淡淡白皙的皮肤,缀在耳稍淡粉色的如絮状的印记,喉颈部分轻轻显露而出的青筋。阳光也顺势和缓了起来,悄无声息地嵌入了他清澈的双眸之中。

 

霎时,一股前所未有的力量在我全身浮动,一种无法遏制的冲动也在心中出现。我想抚摸,想要去接触他,想要占有他。这种占有的感情十分充盈,甚至于在今后的性幻想领域,我仍然给这幅图景存留着不大不小一块空旷的净土。我为它小心排除着异样而纷杂的浑浊念头,堆砌高高的白石台,就为了那份初遇的纯粹与珍贵。

 

自那以后,我开始了小心的“追求”之旅。我留意他穿过的衣服,灰棕色带有很舒服的皮毛的夹克,绿色的带着俏皮字母图案的T恤,洗得有些褪色的但仍然很干净的牛仔裤,每一件都干净整洁。当时还留意到,他冬天时佩戴的那条灰色围巾,每次他都会细心折叠好,放在抽屉右边。(后来想起来,后来一直青睐灰黑白的原因有很大一部分原来在这里)

 

我当时如同怀揣着一颗少女心一样,对此心潮澎湃。这种纤微细致的少年,这种阳光,意气风发的少年,简直正中下怀。

 

之后我有事没事的找他闲扯,年轻时无非是一些无足轻重之事,但每次等待他回消息的时候都迫切而激动。回头再看那时他回的相当一部分是“嗯、呵呵、哦”,换做现在的我,早就挥手再见了。但那时正是所谓情犊初开之时,精力旺盛而丰沛。

 

其实当时我差一点表白了。那真是情感节拍最激荡的时候,爱慕而羞耻的念头像翻涌着奔向海岸的潮汐,一浪胜过一浪。只是我当时没想到这念头,最后浪花是要湮灭于沙土之中的。

 

我编辑了“我爱你”,我点了发送,没有撤回键。很巧,当时触屏机还未成为主流,很巧,那天你刚好没看见,很巧,当时盛传你喜欢的女生真是你喜欢的女生。我用尽全力,解释了一大堆,其实只要用了一个最无力的理由:她托我告诉你她爱你,往下说的再多,都只是为了把“我爱你”这三个字给埋下去。

 

随后的事就变得模糊起来,我放弃了挣扎。我看到周围的男生每天都在重复地逗女生开心,我看到他也是这样,所有人都一样,只有我与整个群体是割裂的,只有我是异状的。于是我开始慢慢地掩藏住心里的想法,甚至觉得这种想法异类而羞耻,是为人所不齿的。

 

我开始厌弃讨厌自己的身份,我时刻在想,这一切会不会只是一时的错愕,我其实是正常的,我其实是喜欢女孩子的,我肯定搞错了,我甚至找出了女性的身体来刺激自己,但是证明这一切都是徒劳。我开始戴起了面具,在各式社交场合上,我都不能说,我喜欢看欧美剧,我的偶像是gayicon Lady Gaga,我喜欢的男明星,任何能与gay扯上关系的任何话题,只因这一切,当时的我认为都会指向我的一个“卑劣”的身份——同性恋。

 

我删除了他所有联系方式,只为给自己一个所谓干干净净、所谓坦然心舒的开始。

 

我排斥自己身上凸显的女性气质,我觉得这一切都是病态的。当时我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些正是主流社会,长久以来的价值体系在身体、脑海中深深的、具有陈腐气息的烙印。

 

但是,就在这种羞愧难当,满心充斥着抑郁焦躁情绪的时候,我遇到了他,与第一次不一样的是,这次巧遇竟极富魔力,不仅是他让我相信了一见钟情、怦然心动(之前那位,在初一时相处甚久都没有感觉),更加令人惊奇的是他基本所有特质都能深深攥着我的心。

 

我试过了,但这些尝试都没有越过之前那道线了。

 

说起来,那段时间里我一直都是一个以被动姿态生存的人。在那段时间里,我总是把自己裹挟在小小的情感空间里,把妄想的,过分强烈的情绪,留给一个集中时段,通过暴虐式的方式处理掉。有些情绪是无法被抑制而消失殆尽的,他会悄悄地生长,每一次,每一次,他都会悄悄把根深深扎进心的最里处,等到适时之处,一层一层的回溯着刺痛的感觉,慢慢地长回来。

 

于是,带着这种心态,我走离了他,重要的是,都没有过激荡,我便走失了。和上一次一样,我隔断了一切与能与他有联系的方式。

 

高中的后半段,我对自己性向处理一直是冷淡而粗暴的,偶有零星的念头,也不过烟头上浮现的粒粒红色的火星一样,随着轻轻上扬的烟雾慢慢无影无踪。

 

当时我肯定没想到,在烟头上攒起的火花升腾成烟雾之前,它是能点燃烟火的,而它能让阴沉雾漫的黑夜变成光亮蓬勃的白昼,能让我倚着这些光,走入黎明即起的山坡上,揭开自己的面具,看到红晕浮跃的新日升起。

 

在压抑而重复的日子过去之后,我来到了大学。时间空下来的时候,我看了很多乱七八糟的电影和书籍。

 

到现在记忆还很深刻的就是一部很简单的青春电影,《love usimon》,和之前我看到的刻画同志群体氛围很不同的一部电影,这是一个很日常,暖心的青春故事,哪怕看到最后我知道结果有些狗血,我还是觉得能把身份揭露这件事表现得很平淡自然,并且一点点摘掉同志这个标签的它,的确让我体会到了作为同志而无须时时感到郁郁难遣的畅快感。

 

而且,就在看完这部电影的当天,我第一次出柜了,我对一个刚接触的,聊的很开心的朋友出柜了。就像电影里西蒙的心态,我有两个自小便在一起的朋友,我觉得很难一下子把这件事告诉她们,因为过去牵扯的事情太多,她们很难很快接受,所以我选择别人。

 

我总觉得,在一个人袒露自己心里极为私密的时候,愿意聆听,愿意很好地去接受,愿意去帮助处理这些东西的人都是一个个小天使。有时候,的确是这样一个无心之举,让我渡过一个艰难时期,让我打开一个心结。后来想到,正是遇到了世界上这些善良,包容我的朋友,我才能一次次扫清心里的犹疑不安,也让我对这个身份有了更积极的认识。

 

她很开心地接纳了这件事。于是烟花从这里开始燃放。

 

但我没想到真正让这股焰火急窜而出的竟然是另一部影视作品《skam》,在这部剧第三季里,故事的主角变成了IsakEven,同样是一个青春爱情故事(不得不说,我和青春影视作品有着不小的缘分)。

 

主角Isac在自我身份觉醒过程中,遇到了挚爱Even,这份情感催化作用毋庸置疑,但我觉得这其中,同样不容小觑的力量,还有Isac的几位死党朋友,能平淡地聆听Isac说完他的秘密,依然如死党伴他左右;有Isac可爱的室友ESkild,帮助他消弭对同志群体中刻板印象的歧视与偏见,启发他宽厚对待与他一样的人;当然,那位有着不同信仰的朋友Sana,对Isac世界观人生观塑造肯定也有不小的推进作用;

 

当然,还有Isak那个即使信仰宗教却不因孩子身份而介怀的爱他的母亲….

 

在被剧情中IsacEven恋情感染打动的同时,我深深折服的是这一群年轻人身上清澈、澄明的价值观,自由、和暖地与世界共处的方式。看的时候我就在想,be yourself有多难呢,从刚开始的很难很难,到现在,我觉得这才是能让生活能过得最舒坦的方式。

 

看完当天,我跟我两个闺蜜朋友出柜了。我想起来,我第一次出柜时心中忐忑的心情。看到发送键就是不敢点,心中开始梳理出柜后所有的情况,厌恶、恶心、直接一言不发,这些都好像有可能,但是我就是忍不住想要说出来。我发现,这种自我表达有情绪有极为积极的效应,释放远比和解快得多。自我表达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它既是结果,也是改变结果的过程。

 

我看过的书中谈过自我表达,人们是通过观察自己的行为、情绪,然后表达出它们,从而更真切地感知到这些从自身主体发出的信息。在表达的过程中,人们思考这些信息的过程也会被激活——于是,通过表达,我们不断更深地理解我们所观察到的我们自身。而这些新的理解,又会构成新的表达的欲望和内容。我们是在这个过程中,更深度、更精确地理解了我们自身。

 

所以出柜这个过程进一步催化与激励着自我认知的进一步形成,而且闺蜜们认可了我这重身份,使这个效果更为显著。

 

当然,总有一些时候,我们的身份认同是会受到多重阻力的。在看到《天佑鲍比》这部电影后的很多天里,鲍比母亲的话都在心中反复翻滚。

 

  “我深深地后悔自己对同性恋知识的缺乏。现在我明白了,我所受的教育都只是固执偏见、缺失人性的。如果我曾经多去了解,而不是墨守陈规——如果当初,在我的儿子对我坦诚相见的时候,我能够认真听他说,我今天就不会站在这里,心中充满悔恨之情。我相信,上帝为鲍比的善良有爱而高兴。……最终,我对他的伤害无法补救。鲍比翻过人行护栏,跳向一辆重卡当场死亡,那不是上帝的旨意。鲍比死亡的真正原因,是他父母的漠视,和他们对同性恋的恐惧。鲍比想成为一名作家。他的希望和梦想本不该被剥夺,但是却被我们剥夺了。有些像鲍比一样的孩子,坐在你们的教堂中,与你们不相识,但他们会倾听,当你们念出阿门的时候。他们也许很快就不再祈祷,向上帝祈祷理解、接纳和你们的爱。但是你们的厌恶、恐惧和对同性恋的漠视会让他们放弃祈祷。所以,当你在家中或者教堂念出阿门之时,请记住,一个孩子在聆听。”

 

的确,不论多少次,看到这一幕,总会眼眶湿润,总会感到,我们还有好长好长的路要走,但也会感到,世界是在悄然改变的,在这个不断打破刻板认知,倡导多元价值观世界里,我们是会被慢慢认可与接纳的。

 

我觉得,在自我认知里,觉得自我的情感诉求是正常的,对性的渴望是普遍存在的,觉得同志也不过是普通人中的一员是很重要的,这才是认同。

 

明白了这一点就会明白《Call Me by Your Name》里面,两个男人缠绵在夏日甜美的夜晚里呼唤彼此的名字是如此稀松平常;《Love u,simon》里Simon在摩天轮的告白是如此平淡而暖心,《Modern Family》里一对Gay天天吵架,但依然恩爱如初是如此像极了世界上所有恩爱的夫妻一样。

影像对于我的影响是不小的,在我关注自身所处的群体的同时,我发现了,世界上还存在着往往位于鄙视链末端的人群——transgender,这种性别模糊的团体,在身上诠释着各种在主流世界里不容的亚文化,异装癖,变性,本该背负着与世界不容的无奈而灰暗的情绪,但在《姿态》中的他们,却如此积极,向上。但真实生活是令人感到不快而压抑的,特别是同志中的HIV人群、跨性恋、泛性恋被世俗所不容乃至话语权被剥夺的今天,电影《每分钟120击》评价里,说的令人记忆深刻的话就是:“正常人的心跳如果是每分钟60下的话,LGBT人群就要跳120下,才能让生命力完整表现!”

 

我身份认同是受到诸多影响的,书籍、影视,自我表达,朋友的理解支持,谢谢他们,我最终能平淡而直接地说出“我是一名同性恋”。

 

逃避和蜷缩从来不能让人自由,对矛盾视而不见也无法让其自动消失。与自我身份的和解是一趟艰苦的旅程,但勇敢踏出一步,总会走到那个最终的自我认同的和解点。

 

希望每一个与我一样有同样身份的人,能有勇气,正视自我。

 

Be Proud Like A Rainbow

 

 

27

震惊
2

感谢

关心
33

加油
2

有爱

刚表态过的朋友 (64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GameMale

GMT+8, 2024-11-5 21:33 , Processed in 0.024496 second(s), 13 queries , Redis On.

Copyright © 2013-2024 GameMal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