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现在为人所熟知的性取向无非为同性恋、异性恋、双性恋、泛性恋等……,它们以单一性别作为判断基准,很容易造成割裂的标准,比如“我身为一个指南,但也会喜欢上南梁,我是同性恋吗?”之类的迷思,其实现在已经有不少人意识到,喜欢南梁并不是基于南梁的男性性别身份,而是基于南梁的女性性别特征,他们仍是异性恋身份,那对于基于“性别”为导向的性取向定义是不是就站不住脚了呢?
在这里浅浅自夸一下,我在很多年前ts刚进入大众视野时我就知道那帮喜欢ts的直男其实就是喜欢女性特征的异性恋而不是所谓的“被掰弯”,现在在少部分人真正意识到这点后我再次产生了新的想法,说明我还蛮前卫的嘛(~ ̄3 ̄)~
若是说“性取向”的“性”指的是“性别特征”的性,就像是大部分gay晕贝塔,很多直男知道南梁实际上是男性后会吐,很多情况下我们在意的反而是性别本身,单纯地把“性”的定义从“性别”换成“性特征”又站不住脚了,于此,我基于合理假设,诞生出一个理论。
假设来源:性取向基因论
首先,性取向基因论一直有争议,但最近有论文表明:虽然仍无确凿证据证明基因决定性取向,但性取向与基因具有相关性已经板上钉钉。
然而声明,性取向的形成除了完全天生,也有不少是后天的,但我们本身身为性少数群体,就不要不承认那一部分后天形成的同性少数的存在,甚至他们经历过更多的痛苦和挣扎时期,不要把他们夹在灰色地带的灰色地带,我们应该做到的是爱与包容而不是让同为性少数的人雪上加霜。
这时候就可以引出第一个关于性取向的分化,也就是完全基于天生的性取向——性器官取向。
①性器官取向
顾名思义,性器官取向就是基于性器官而决定的性取向,其实不用过多解释,有些人天生唯爱d¡ck,有些人天生只pu$$y,有些人change the type two times a day,总之大部分男同性恋只能接受大公鸡就是同性器官取向。
那么,性器官取向是完全基于天生和性别的性取向,不完全基于天生和性别的性取向呢?那就延伸到第二个关于性取向的分化——性特征取向。
②性特征取向
性特征,其实就是传统刻板印象上跟某一性别对标的某一性别特质形象,比如男性特有的雄臭、大肌肉、浓体毛等,女性特有的大雷、美妆、娇嫩等,如果有些人对这里的性特征没什么实感,可以去看变性者变性后的形象,他们通常代表的是这一性别的传统意义上的特质的极致。
*注意:这里的性特征是特指传统性别刻板印象上的性特征形象,本人并不支持性别刻板印象,仅将其作为理论参考要素。*
说回性取向,有些人喜欢对标某一性别的性特征,比如一个喜欢雄臭肌肉男并且对美妆母0或者柔软学弟完全无感的男生就是同性特征性取向,但其实大部分人是双性特征取向,毕竟现在男生也可以化妆、娇嫩,女生也可以练出大肌肉、不刮毛,只有少部分人会仅接受完全顺应性别刻板印象的人,甚至攻击不顺应的人,对于此类异性恋通常我们称之为“顺直”。
既然有完全天生的,也有不完全天生的了,那有没有完全后天的呢?接着来到完全被我们后天影响的第三项——性依赖取向。
③性依赖取向
这是个很复杂的问题,毕竟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不同,我只能将性关系的取向分为几个大类:亲情关系依赖、友情关系依赖、对抗关系依赖、不平等关系依赖。在完全男同性恋的视角,有些人可能从小比较缺父爱,他就比较容易成为叔控,缺母爱就比较容易喜欢男妈妈,没什么朋友就可能爱上朋友,也有人会因为竞争关系爱上对手,或者产生基于不平等关系的浪漫想法……总之,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我们的成长环境也各不相同,所以到底我们会成为什么性依赖取向也很难预测,我们只要能做到清晰地认识并悦纳自己就好。
(所以对待一些性缘脑就宽容些吧,他们很有可能是什么关系都没得到满足从而导致很容易对各种关系产生浪漫想法……)
场外提醒:性行为并不等于性取向,与或想与恋人进行不平等关系的小游戏属性行为,是性癖好的一种而非性取向,什么是不平等关系依赖?如基于师生、上司与下属或者是喜闻乐见的主奴等,总之是身份地位有差距的的关系而产生的浪漫想法。
综上所述,以我为例,在性器官方面,我爱d¡ck,但浦西也能接受,因而我是双偏同性器官恋,我完全偏好男性性特征,也偏好部分女性性特征,因而是双偏同性特征恋,在性依赖方面,我更容易喜欢大叔或者男妈妈,完全不会基于友情关系、对抗关系、不平等关系产生浪漫想法,因而我是完全亲情性依赖倾向。
(如果有两个性依赖关系及以上的可以在两个关系之间用“并”,如亲情并友情并不平等性依赖倾向) 总结,我是双偏同性器官、双偏同性特征、完全亲情性依赖取向。
前面提到的喜欢南梁的直男的性取向也有答案了,他们是双偏异性器官、异性特征、不明性依赖取向。
结语
其实写了这么多,也不是为了给大家下定义之类的。首先,悦纳理解自身的前提是了解自己,贴tag虽然是个具有局限性的行为,但是是能做到最快了解自己的行为;再者,“撕标签”的口号对于当下环境的我们并不一定是好事,在这个信息碎片化的时代,没有人愿意花长时间去专门了解或研究某一个群体,毕竟群体文化是庞大且具有深度的,如今男同被贴上“滥交”与“艾滋”的标签,每个人都在试图撕下,但都无济于事,还不如换一张更大的标签贴在这些负面标签之上,比如“多元”、“包容”等;最后,性少数群体本就是多元包容且各枝独秀的,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将自己掰开揉碎了去一次次品析,才能明白“我并非孤单一人,跟我有同样特质的人一样在精彩地生活着”,从而去悦纳自己,爱自己。爱从来不是讨来的,是给来的,心中有爱才能做到身边有爱。
最后的最后,祝大家在身为同性恋的道路上如六彩花般绽放。
ps.坐着不动码了3个小时的字,现在整个肩膀是一整个神经大起义的状态。
pps.你们喜欢看我的碎碎念的话,就在评论戳我一下呗(っ´Ι`)っ,也可以提想让我探讨的点,当然如果没人理我的话(;′⌒`),我可能会在下一次碎碎念讨论一下open relationship或者同性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