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HELLO大家好,我素馆主小飞鹿,今天的【常设展览】系列是关于历史现象,灵感呢是我以前在看红楼梦的时候看到了有关于玩娈童的现象,我就很好奇,“欸?中国古代还有男妓吗?如果有的话同性恋的接受度高不高啊?”,于是我便去查询了相关文献和史料,这一期我们会用讲故事形式来探讨一下中国古代同性恋男宠和男妓文化。
无语死了这个选项又抽风了
20追随马上更新下一期QAQ
春秋战国时期
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对男性同性恋行为的态度较为宽容,尤其在统治阶级中。但当时的男妓文化才处于初期。
1.民间传说共枕树:
在春秋时代的中国,有一个名叫潘章的年轻人,以其非凡的美貌而闻名。潘章的容貌吸引了无数的赞美和爱慕,他的齿白唇红、眉清目秀的外貌令人无法忽视。在楚国,有一位名叫仲先的公子,他听说了潘章的美名,便迫不及待地想要与他结为朋友。为了实现这个愿望,楚国公子仲先找到了潘章,并提出一同求学。
当两人第一次见面时,他们彼此一见倾心,情感迅速升温,就像夫妻一般亲密无间。他们共同生活,吃饭同桌,睡觉共枕,形影不离。这段深厚的情谊持续了多年,直到有一天,潘章和楚国公子仲先竟然在同一天去世。这对恋人的离世让家人深感哀伤,为了纪念他们的爱情,家人决定将他们合葬在罗浮山。
不久后,一个奇迹发生了:在他们的墓地上,忽然长出了一棵树。这棵树不同寻常,它的树干、树枝和树叶都紧紧相互缠绕,仿佛是在相拥相抱。这个现象让人们感到非常惊奇,于是给这棵树起了一个名字——“共枕树”,以纪念潘章和仲先之间不朽的爱情。他们的故事在当时传为佳话,成为了一段永恒的爱情传说。
我觉得呢,故事中潘章和仲先的关系被描绘得非常美好,他们的情感深厚,就像夫妻一样亲密无间。这表明当时的社会至少在文学和传说中对同性之间的深厚情感持开放的态度。他们的关系被描述为一种令人羡慕的爱情,这暗示了一种对同性恋关系的正面看法吧,其次,故事中的“共枕树”象征着他们不朽的爱情。树木的紧密缠绕象征着他们的关系深入骨髓,无法分割。其实也能说明在暗示着同性之间的爱情也是可以长久而又深刻。
2.《左转》和《韩非子》卫灵公和弥子瑕:
弥子瑕不仅仅因其出众的容貌而受到卫灵公的宠爱,还因为他的聪慧和品德。他出生于一个显赫的家庭,祖上是晋国的王族。这样的背景使他在卫国的宫廷中有着不凡的地位。
有一天,弥子瑕的母亲突然患病,弥子瑕为了能够迅速赶回家中照料母亲,他假传卫灵公的命令,驾驶了君主的专属马车。这在当时是一种重罪,按照卫国的法律,私驾君王马车的人将受到断足的刑罚。然而,当卫灵公得知此事后,他不仅没有责怪弥子瑕,反而赞赏他的孝心。
另一个著名的故事是关于一颗桃子的。有一次,弥子瑕和卫灵公一同在果园散步,弥子瑕摘下一个熟透的桃子,吃了一口后发现非常甘甜,便将剩下的桃子递给卫灵公。卫灵公并未嫌弃这个吃过的桃子,反而感动于弥子瑕的关心,称赞他:“爱我哉,忘其口而念我!”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弥子瑕逐渐衰老,失去了昔日的风采。卫灵公对他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开始厌弃他,以前那些被誉为孝心和关心的行为,如今都成了罪状。
哎...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对男性同性恋行为的态度较为宽容,尤其在统治阶级中。虽然这一时期的男宠是皇族或贵族的宠爱对象,氮素宠臣的地位是不稳定的,在古代宫廷政治中,宠臣的地位往往与其个人魅力和年轻外貌紧密相关,一旦这些因素消失,他们的地位和影响力也会迅速减弱。弥子瑕作为卫灵公的宠臣,他的地位和安全完全取决于君主的偏爱。这种关系非常脆弱,因为一旦君主的情感或偏好发生变化,宠臣的地位和命运就会受到直接影响。
3.鼓钟
诗经·小雅·谷风之什〔先秦〕
鼓钟将将,淮水汤汤,忧心且伤。淑人君子,怀允不忘。
鼓钟喈喈,淮水湝湝,忧心且悲。淑人君子,其德不回。
鼓钟伐鼛,淮有三洲,忧心且妯。淑人君子,其德不犹。
鼓钟钦钦,鼓瑟鼓琴,笙磬同音。以雅以南,以籥不僭。
当时的男妓文化处于起始阶段,主要表现为宫廷中的音乐和舞蹈表演者。宫廷乐士多为男性。这一时期的社会结构和性别角色分配较为严格,男性在许多公共领域,包括音乐表演和创作方面占据主导地位。女性虽然也参与音乐活动,但在官方或公共场合的表演中,她们的角色通常受到限制。这一时期的男妓被称为“宦官”或“乐工”,他们通常具备良好的艺术修养,才艺出众。这个时期的男妓更多地体现在对艺术和审美的追求上,而不涉及性服务。先秦时期的社会文化相对保守,男妓的角色更多是艺术表演者而非性的对象。
汉朝
进入汉朝,对男性宠臣的现象有了明显的发展。在汉朝时期,男性同性恋行为,尤其是在皇帝和男宠之间的关系,是相当普遍的。这种风气可以追溯到汉高祖刘邦的时代。汉朝的皇帝们几乎都有一个或多个美男作为性爱对象,并且这些关系被记入正史。
1.《史记》汉高祖和籍孺
在汉代的中国,刘邦,即汉高祖,是一位功勋卓著的皇帝。在他辉煌的统治下,汉朝初期的政治和文化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然而,在这位伟大皇帝的私生活中,有一位特殊的人物——籍孺,一个宦官,因其美貌而受到刘邦的特别宠爱。
据历史记载,有一次,刘邦假称生病,以此为借口避免了一次军事行动。这时,忠心耿耿的大臣樊哙,担忧国家和皇帝的安危,决定亲自探望。当樊哙冲破宫门时,他惊讶地发现刘邦并没有生病,而是正在与籍孺共处。刘邦悠然自得地躺在籍孺的怀中,享受着这位宦官的温柔。
樊哙对这一幕感到极度震惊。他忧心忡忡地提醒刘邦注意历史上宦官赵高的教训,担心宦官的势力可能对国家造成威胁。但刘邦并未对此表现出担忧,反而笑称籍孺是他的“枕戚夫人”,显示出对籍孺的宠爱和信任。
妈呀,好甜,虽然大臣担忧宦官势力对国家的潜在威胁,当时的男宠可能会因为收到宠爱而获得权力从而干扰朝政,但素刘邦也太宠了吧,很信任而不担心。枕戚夫人美称也太美了。
2.《汉书》断袖之癖:
董贤,字圣卿,是西汉御史董恭的儿子。他因其姿容端丽、长相柔媚而著称。当刘欣(即后来的汉哀帝)还是太子时,十五六岁的董贤初任东宫太子舍人,这个职位并不重要。然而,当刘欣即位为汉哀帝后,他在一次朝会上远远地看到董贤,并对他一见钟情。哀帝随即提拔董贤为黄门郎,并且两人发展出了深厚的情感关系。
哀帝对董贤的宠爱非常深厚,他不仅提拔董贤为驸马都尉和大司马,还赏赐给董贤及其家族大量财物和官位。董贤的父亲、弟弟、妻父等都因此获得重要官职,董家迅速崛起,成为继傅丁两家之后的第三大外戚势力。而最著名的典故“断袖之癖”则源自一次哀帝和董贤同榻而眠,哀帝醒来时发现董贤正枕着自己的衣袖睡着,为了不惊醒董贤,哀帝便割断自己的袖子起身。
然而,哀帝去世后,董贤的命运急转直下。哀帝驾崩时,董贤因哀伤无法对答,汉平帝元始元年(公元1年),王莽以太后名义将董贤赶出皇宫,并罢免了他的大司马官职。当天,董贤与妻子一同自尽,年仅24岁。随后,董贤家族的财产被朝廷没收,家人被流放。
好了,这才重头戏。董贤的故事反映了古代中国男宠的典型命运。宠臣地位的不稳定性,他只能依附于皇权,但凡皇权变动则会对其命运产生深远影响。男宠最终只是宫廷生活中的昙花一现,这个故事不仅展示了一个普通人如何通过皇帝的宠爱一夜成名,也反映了古代宫廷中权力和情感的复杂交织...
3.《汉书》汉文帝和邓通
邓通是一个来自西汉时期的有趣人物,他最初是一个船夫,后来成为了汉文帝的宠臣。汉文帝当时做了一个梦。在梦中,汉文帝试图爬上天,但无法成功,直到一个黄头船夫帮了他一把。汉文帝认为这个梦暗示了他可以成仙,并开始寻找梦中的船夫。这个梦中的人物,就是邓通。
邓通很快展现了他的机智和野心。一次,汉文帝身上长了一个大脓疮,邓通不惜啜去大疮的脓汁,以此来博得皇帝的欢心。这个行为让汉文帝非常感动,他问邓通:“天下谁最爱我?”邓通巧妙地回答说是太子。但当汉文帝让太子做同样的事时,太子犹豫了。这让汉文帝认为邓通比亲儿子还要亲近。汉文帝为了报答邓通,赐予他一座铜山,准许他私人铸造铜钱。这让邓通成为了富甲一方的人物。然而,这也为他日后的悲剧埋下了伏笔。邓通在朝堂上怠慢了太子,这个行为最终导致他在太子(后来的汉景帝)继位后被剥夺一切,最后饿死。
标准结局,邓通的故事是中国古代史上一个充满戏剧性和转折的故事,展示了一个普通人如何通过机智和机遇攀上权力的顶峰,最终却因为得罪权力者而陨落~~
此外,普通大臣和地方豪强对同性恋行为也相对开放。一些名臣,如霍光,也有同性恋的癖好,甚至允许他们的男宠参与政治活动。
魏晋南北朝时期
这一时期对男性间的情感关系相对宽容,文人墨客之间形成了一种被称为“断袖分桃”的雅致情谊,有时也涉及性关系。
1.《世说新语》容止 第十四
王夷甫容貌整丽,妙于谈玄,恒捉白玉柄麈尾,与手都无分别。
王衍容貌端正秀丽,善于谈玄理,经常手持白玉柄拂尘,白玉的颜色和他的手的颜色没有分别。
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与热汤饼。既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
何晏姿态仪容都很美,脸特别白。魏明帝怀疑他搽了粉,当时正好是夏天,就故意给他吃热汤面。吃完后,何晏大汗淋漓,撩起红衣擦脸,脸色反而更加白皙。
魏晋时期的贵族男子都很看重容貌,涂粉打扮之类,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流行花美男,或者彩妆母0(开玩笑)
2.民间传说陈文帝和韩子高: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一个名叫陈蒨的将军遇到了一个名为韩子高的年轻人,从此展开了一段传奇的爱情故事。韩子高,原名韩蛮子,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他们世代以制鞋为生。韩子高生得美貌非凡,貌美如花,温柔体贴,被人称赞是绝世美男子。
在一次战乱之中,韩子高偶遇了陈蒨。当时的陈蒨正准备出任吴兴太守。他被韩子高的美貌所吸引,询问韩子高是否愿意跟随他,共享荣华富贵。韩子高在见到英俊的陈蒨后,答应了他的请求。
自此,韩子高成为了陈蒨的男宠,两人形影不离,共同生活。韩子高对陈蒨忠心耿耿,百依百顺,而陈蒨也对这个美丽的情郎呵护备至,非常疼爱。随着时间的推移,韩子高逐渐成长为一位有将帅之风的男子,陈蒨分配给他一部分军队,让他带军作战。在战场上,韩子高勇猛善战,屡建战功。
陈蒨后来建立了陈朝,成为了陈文帝。尽管他曾许诺将立韩子高为皇后,但这个誓言最终未能实现。陈文帝仍然宠爱韩子高,将他任命为高官,掌管重兵。
然而,这段爱情故事并没有一个幸福的结局。在陈文帝去世后,韩子高因政治斗争被冤枉谋反,最终在狱中被赐死,享年仅30岁。
呜呜太虐了我要哭了,这个故事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男性美和男性之间情感关系的一种理想化态度。韩子高的形象,既有美丽、温柔的一面,也展现出勇敢和有能力的一面,这种多重特质的结合正是魏晋时期文人墨客所推崇的...
唐宋时期
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男妓文化的鼎盛时期。唐代社会对性的态度较为开放,男妓在宫廷和贵族社会中尤为受到追捧。这个时期的男妓不仅是性的提供者,更是文化艺术的传播者。他们通常具有高超的艺术才能,能够吟诗作赋,舞蹈歌唱。唐宋时期的男妓文化不仅是性服务的交易,更是一种文化和艺术的交流。
在唐宋时期,关于男妓的记载不多,专门提供娈童服务的妓院被称为“相公堂子”。这些场所存在于一个社会环境中,其中对男色的追求和欣赏在一定程度上被社会接受和容忍。娈童,通常是指年轻貌美的男子,他们在这些场所中为权贵群体提供性服务,成为男色文化的一部分。
明清时期
在明清时期,男性同性恋行为相对宽容。专门供妓男卖淫的地方被称为“象姑馆”。这些场所主要是为了满足士大夫阶层的需求,妓男们在其中提供服务。这一时期的名士们将男风视为风流韵事,如晚明文人张岱在其作品中将“好娈童”列为个人爱好之一。清代的郑板桥也坦诚自己的同性恋倾向。明清时期,男宠现象再次变得比较明显。在这个时期,富裕的文人和官员可能会拥有男宠,他们通常具备艺术才能,如音乐、舞蹈和诗词。
1.《板桥自叙》
“余好色,尤喜余桃口齿,椒风弄儿之戏。然老且丑,此辈利吾金币来尔”。
郑板桥,清代著名画家和文人,在自己的作品《板桥自叙》中坦白自己的同性恋倾向。他说我是个gay佬,但是我又老又丑,所以这些陪我玩的小男生们,不过是贪图我的钱罢了。笑死我了,板桥爷爷才是明白人。
2.《自为墓志铭》
蜀人张岱,陶庵其号也。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劳碌半生,皆成梦幻。
张岱,一位晚明时期的文人,他在自己的著作《自为墓志铭》中坦率地描绘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爱好。年少时候是纨绔子弟,十分爱繁华的场所,喜欢住漂亮的房子,爱美丽的婢女和美少年,爱穿鲜艳华丽的衣裳,经常吃美食,骑骏马,家里装饰华丽的灯饰,爱观看烟火,喜欢唱戏,喜欢声乐,懂古董,喜欢莳花养鸟,并且沉溺于喝茶下象棋,对作诗读书着魔,忙忙碌碌大半生,全部都成了泡影成了梦幻。
3.《金瓶梅》第五十九回西门庆书房戏娈童 庞春梅正义斥主人
西门庆看了他一眼问道:“你在哪里吃的酒?将脸也吃的红红的?”
书童儿从砚台下取出一封柬帖道:“后面六娘叫小的过去,取花大舅送来的柬帖,说的是车淡等人的事,六娘让小的拿给爹看。又赏了小的一杯酒吃,不想脸就红了。”
西门庆见他刚吃了酒,脸上透出红白来,不由的心中甚爱,接过柬帖放在一旁,却将书童儿搂了过来...
西门府门前来了一匹高头大马,跳下一人对守门的平安儿道:“我是帅府周守备门下,明日给新任新平寨须老爷摆酒送行,荆老爹、夏老爹、张老爹都到,每人分资一两,请小哥进去通报西门大人,我还在这里等回话。”
平安儿拿着帖子不情不愿地往里走,刚转过松墙就见画童给他摆手,平安儿就知西门庆和书童儿正在做那种事情,悄悄的走到窗下听了一会。
直到书童儿出来,见画童儿和平安儿都在,羞的脸绯红,直往后面去了。
西门庆和书童的私♂密书房play...所以说如果可以选穿越,知道穿越到哪个朝代最好了吧? 番外: 契兄契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中国文化现象,特别在明清时期的福建地区表现得尤为显著。这个习俗是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形成的,其中包括人口性别比严重失衡、海外贸易的影响,以及当时社会对同性恋的态度。
在明清时期的福建,男风盛行,即男性之间情感和性关系的社会接受度较高。这一习俗中,年长的男性被称为“契兄”,而年轻的男性则是“契弟”。契兄契弟之间的关系不仅涉及情感,还包括经济支持。例如,契兄会承担契弟的生活开销和娶妻生子的费用。这种关系有时甚至会维持到双方都已婚。
这种习俗被认为与当时福建地区男女比例失衡有关。据历史记录,福建地区的男性人口远超女性。在经济困难时期,家庭更倾向于保留男孩,导致男性数量大大超过女性。这种人口结构的不平衡促进了契兄契弟关系的形成。
值得注意的是,“契兄弟”这一习俗在当时并不被视为异常,而是被当作一种正常的社会关系接受。它反映了明清时期中国社会性爱观念的复杂性,同时也展现了那个时代对同性恋的包容态度。
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晚清时期,西方的传统性爱观念传入中国,社会对同性恋的态度发生了改变,契兄契弟这一习俗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结尾: 以上就是馆主小飞鹿整理的全部资料,通过上面对于各个时期的故事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对于男性同性恋和男妓文化的态度经历了不同的变化和发展。
这些故事不仅仅是历史的记载,它们还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对于爱情、美、权力以及人性的理解和追求,人类对于美的看法的共通的,女性也可以美,男性也可以美,各美其美。虽然这些故事中的许多人物最终都没有得到一个幸福的结局,但他们的故事依然被后人传颂,成为了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一部分。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在权力的游戏中,还是在文化艺术的传播中,男性同性恋和男妓文化都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这些故事为我们提供了一扇窗口,让我们可以窥见古代中国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最后,我想说的是,历史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话题。它不仅仅是过去的记载,更是对未来的启示。我们应该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来看待历史,从中学习,从中得到启发。
好了,这就是今天的【常设展览】系列。我是馆主小飞鹿,希望大家喜欢这次的内容。下期我们将带来更多精彩的历史话题,敬请期待!如果你有任何想要了解的历史话题,欢迎留言告诉我,我会尽力为大家解答。再见啦,下次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