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碎念:大家好呀,这里是咕咕的mountion,好吧,我不是有意咕咕的,写完的论文还有返回去修改,哎,迫不得已啊。不过新的文已经快写好了,预估计有1w6字,有父子、恶堕、兽化、蒙眼、调教等元素,与之前的系统文也有关。写完了第一时间就会上传gm。
在兽人圈子里,虎是一个比较常见的形象。而虎除了现今所称的“虎"或“老虎”之外,从古至今它的别称异名更是散见在各代文典当中,如:
●寅客
真诰上说:寅是一种长有白齿的兽类,同时它也能通晓机宜,深具灵性。海錄碎事上录有:“寅客,就是老虎。”
●山君
说文上说:虎,是西方的野兽,又称作“兽君”,因为他是山中百兽之君的缘故。所以又有“山君”的别称。
●李父
法言上说:在古代河南、河北一带,当地的居民都称虎为“李父”。而在江西,湖广以及安徽一带则称其为“李耳”。从函谷关以东的居民,又以“都伯”的别名相称。而这三个别称中,李耳是道家祖师老子的别称,都伯是古代刽子手、百人长的别称。
●黄猛
清异录上说:石虎时代(后赵第三位皇帝)把虎称作“黄猛”是为了避讳而改称异名。 ●掩子
周书帝纪上记有:杨忠跟着周太祖来龙门(今山西、陕西两省的交界处)狩猎,碰见一只老虎,杨忠独自一人与它博斗,左手扶住虎腰,右手拉着虎舌,太祖看了之后,称赞他的勇敢,于是就用杨忠的字“掩子”来称呼老虎。
●戾虫
国策上记载道:虎就是戾虫、人乃是它甘美的诱食,由于虎性的暴戾,所以用“戾虫”来称他。
●波罗
玉溪编史上说:古代南诏国称虎为波罗。
●大虫
传灯录上说:百丈向希连问“你见到大虫吗?”希连回答时以仿效出声来示有。又在唐语林上说:唐宪宗元和年中,官员和更人们一-边饮酒-边谈论着平生的感叹,当谈到各人的喜好和惧怕时,有的人说喜好图书和下棋而害怕荒诞不实的事物,工部员外汝南周愿独说:“ 我爱当宣州观察使,而惧怕大虫”。大虫即是指老虎,这个也是在现代流传的最广的别称,因为武松打虎嘛。
●黄斑
隋书五行志上说:高启逢铁冠先生诗上提到:“铁冠先生有道者,往往人见骑黄斑。”这诗中所说的骑黄斑,就是指骑老虎。
●斑子
广异记上说:天宝年间,四川人砍太白庙前的大树,有位老人来阻止他们,但是这些四川人不肯听从,老人一气之下就登山去叫“班子”,一会儿整群的虎跑下来吃掉了四川人。由此可知“班子”也是老虎的异名。
●虞吏
金楼子说:寅日山中的人称“虞史”"也就是称呼老虎。
●於菟
左传宣公四年记载:起初,若敖在郑国娶妻,生了斗伯比。若敖死后,斗伯比跟着母亲来到鄙国,后来他和鄙子的女儿私道,生了子文。鄙夫人让人把子文丢在云萝泽里。有老虎给他喂奶。鄙子打猎,看到这场面,害怕而回来。夫人把女儿私生子的情况告诉鄙子,鄙子收养了子文。楚国人把奶叫做“谷”,把老虎叫做“於菟”,所以就把这个孩子叫做斗谷於菟。也有人叫做“乌菟",左思在“吴都赋”上说:“乌菟的族类,都是和长有甲皮的犀牛同类。”所说的乌菟便是指老虎而言的。
●十八姨
录异记上说:嘉陵江侧住有一妇人,年龄在五十岁以上,自称作十八姨,常常到附近居民家中,也不用饮食,总是教悔告知人们要做好事,“假如做了坏事,我便要命令猫儿们三五只来检查你们。”话一说完便离去,有时即地便不见踪迹,人们之中有知道她是老虎所化身的,都非常敬畏惧怕她。 ●封使君
述异上记载:汉朝宣城太守封邵,忽然间变成老虎,吃当郡的郡民,只要称呼他封使君,就会由此离开而不再回来。所以当时的俗话说:“不要作封使君,活的时候不治理人民,死了反而来吃人民。”
●白额侯
宜室志上说:张铤驻兵在四川的西部,宴席上遇见白额候,于是检验他,乃是老虎。
●斑寅将军
传奇上说:唐宣宗年间,宁茵秀才在南山庄夜间吟读,有人扣门,乃是南山斑寅将军请见,互相吟咏畅谈,查明检验他的身份后,乃是一只老虎。 此外,古今图书集成《禽虫典》记载:虎又叫“神狗",皮毛浅色的虎叫“戏猫”,长有角的虎叫“委虎”,有长尾巴的虎叫“尤耳”,身上有五彩图案的叫“陷吾”,有九条尾巴并长有人的面孔的虎叫“开明虎”,长有双翼的虎叫“穷奇虎”,下腹部青色的虎叫“离离”。
虎的别称还有很多,各个地方风俗不同也会有不同的称呼,你的家乡对老虎有着什么样的称呼呢?
收集材料码字不易,还望大家给点免费的血液追随,真的多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