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九世纪,拿破仑四处征战带来的民族主义思潮横扫许多国家,哪怕是帝国也无法幸免。民族主义思潮间接造成了近代四个主要帝国的灭亡:奥匈帝国、威廉德国、沙皇俄国、奥斯曼帝国。 民族主义思潮让奥斯曼帝国发生青年土耳其党人革命,奥匈帝国趁机吞并波斯尼亚,奥斯曼帝国无力阻止。 当时巴尔干半岛的塞尔维亚王国,大搞大塞尔维亚主义(就像现在的土耳其大搞泛突厥主义)。奥匈帝国此举让塞尔维亚王国坚信奥斯曼帝国软弱无能,认为时机成熟,联合巴尔干半岛各国,组成巴尔干联盟,向奥斯曼宣战,以夺取奥斯曼帝国在在巴尔干半岛上的领土。 1912年3月,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结盟,5月,门的内哥罗和希腊也参加,巴尔干同盟成型。 1913年5月30日双方在伦敦召开和会,原属奥斯曼的马其顿地区被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及希腊瓜分,塞萨洛尼基则被并入希腊。 奥匈怕塞尔维亚得到阿尔巴尼亚后得到出海通道,会变得更加强大,以此加强国内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赛族人以及其他南斯拉夫人的分离主义情绪,因而坚持阿尔巴尼亚必须独立。 这与塞尔维亚一直希望透过夺取奥斯曼帝国在欧洲的领土建立一个包含塞尔维亚、门的内哥罗、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及阿尔巴尼亚的‘大塞尔维亚’梦想违背。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因。 分裂主义与民粹主义弥漫在欧洲领土上,当时的奥匈帝国,想要平衡帝国内各个民族的势力,有一个人站了出来,那就是斐迪南大公。 波黑被新纳入帝国版图,斐迪南大公主张搞三元首帝国,这样就可以扩展哈德斯堡在在欧洲世界的影响力。 一个塞尔维亚人学生潜入在波黑首都萨拉热窝,等待斐迪南大公巡游新版图的首都(当时斐迪南大公希望让波黑人民接受奥匈帝国),一次枪响,引爆了巴尔干半岛的火药桶,欧洲局势彻底失控了。 没有了斐迪南大公坐镇,再也没有人能压制民族独立热潮,奥匈帝国认为这次刺杀是南斯拉夫民族的领土收复主义作祟,并将其视为对帝国的重要威胁。 于1914年7月23日向塞尔维亚王国发出的最后通牒,英国外交大臣爱德华·格雷指出,此项最后通牒是“有史以来一个国家对他国发出之最可怕的文件”。 它实际上是奥匈帝国用以惩罚塞尔维亚的开战借口。但对塞尔维亚来说,奥匈帝国毕竟不能招惹也惹不起,所以在最后通牒中开出的10个条件,塞尔维亚竟然也愿意接受其中8个条件,但奥匈还是在7月28日,即萨拉热窝事件发生后一个月,向塞尔维亚宣战。 在1914年,欧洲各大列强分裂为两个阵营:由法国、英国与俄国在1907年组成的三国协约,由德国、奥匈帝国与意大利组就的三国同盟。 讫8月4日,除意大利王国仍保持中立,德国、法国、英国纷纷按照盟约宣布战争。1915年4月,意大利倒戈,加入协约国,向同盟国宣战。 当时,德国为了在近东牵制俄国,于是答应向奥斯曼土耳其提供一亿法郎的贷款,以换取其参战。 奥斯曼帝国的任务就是帮威廉德国打沙皇俄国。 1916年6月阿拉伯发生反抗土耳其的民族起义,加入协约国对抗奥斯曼帝国。起因是土耳其信奉泛突厥主义,虽然土耳其人也信奉伊斯兰教,但是与阿拉伯人并非是同一民族。 西方战线: 同盟国的计划为,先击败法国,然后将部队调至东线后击败沙皇俄国(即著名的施里芬计划),但是该计划落空。 1914年底,协约国和德国在西线对峙,从比利时到南法的战线演变为缺乏运动战的堑壕战,在1916年间发生了三场大规模战役(即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与布鲁西洛夫攻势)。 东方战线: 沙皇俄国突然爆发十月革命,被迫与德国签订条约退出战争,使得大量东线德军避免与沙俄对战,得以调派至西方战线。 1918年夏,第一次世界大战已展开了整整四年,而战事对奥匈帝国越来越不利。 虽然四年的战争中奥匈帝国内的少数民族领导人一直对哈布斯堡皇帝保持忠心,但是战事不利,让帝国内各个民族对奥匈帝国丧失了信心,他们怀疑这么一个孱弱的帝国是否真的值得他们效忠。 南方战线: 1、高加索战役,奥斯曼帝国失败,但是牵制住了俄罗斯。 2、波斯战役,目的是为了切断俄国与英属印度之间的联系,奥斯曼失败,但是阻隔了黑海补给线。 3、加里波利之战,协约国为了让俄罗斯脱困且打通黑海补给线,协约国失败,无法攻破同盟国的防线,被迫撤退。 一战战后: 1918年10月,德奥的盟友保加利亚王国停战后,协约国部队解放了塞尔维亚并开始进入奥匈帝国后奥皇卡尔一世接受美国的十四点协议。 十四点决议: 1、无秘密外交。 2、航海自由。 3、消除国际贸易障碍。 4、限制军备。 5、平等对待殖民地人民。 6、德军撤出俄国领土。 7、恢复比利时独立性 8、德国归还亚尔萨斯及洛林予法国。 9、根据民族性原则,重塑意大利边境。 10、奥匈帝国的人民自决。 11、同盟国撤出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和黑山。 12、奥斯曼帝国的人民自决。 13、恢复波兰独立性。 14、成立国际联盟以维持世界和平。 1920年8月10日,费里德与另外三名代表于法国的塞夫尔与协约国签订了《塞夫尔条约》。 内容如下: 1、恰塔尔贾线以西割予希腊,另外瑟凯至布尔汉尼耶以西主权暂归土耳其,五年后 (1925年) 以公投决定是否并入希腊。 2、黑海海岸吉雷松之东、埃尔津詹、穆什以西、比特利斯及凡湖以南归亚美尼亚。 3、包括达达尼尔海峡及博斯普鲁斯海峡两旁的“海峡地区”成为非军事区,但协约国拥有对该地区的军事行动权。美、英、法、意、日、俄六国组成“海峡管理委员会”,负责区内航运、灯塔管理及领航等事宜。 4、原属奥斯曼之阿拉伯及伊拉克地区领土割予英、法两国,成立新的保护地。 5、卡拉塔什及马尔丁以南之地归叙利亚。 6、摩苏尔以南地归伊拉克。 7、奥斯曼必须废除征兵制,全国兵力不得逾45,000人,且不得有重型武器及空军、海军,亦不可有大型商船。 8、奥斯曼帝国所得的税收优先支付战争赔偿及协约国占领军队费用。 9、恢复治外法权。即使将来有任何政权继承奥斯曼帝国,治外法权仍然适用。土耳其人民入籍于任何一个协约国后,即受治外法权保障,毋需再向奥斯曼政府缴税。 10、如条款的执行情况不合协约国之意,伊斯坦布尔将被占领。 影响: 重点看十四点决议的第10条与第12条,第10条本来只是让波黑脱离奥匈帝国准备的,所有人都没有意料到的是,竟然几乎各民族自行独立建国。 这导致奥匈帝国被分解(这不是协约国各国的本意,他们需要一个完整的奥匈帝国给他们赔款,就像威廉德国一样)。 1918年10月28日,捷克斯洛伐克首先宣布独立。匈牙利随之,建立了匈牙利民主共和国。南部的斯拉夫地区联合组成了后来的南斯拉夫王国。奥地利和匈牙利成为共和国,哈布斯堡王朝被永久驱逐。 而奥斯曼帝国的阿拉伯民族,如伊拉克、叙利亚、巴勒斯坦等在广阔的中东土地上纷纷独立建国。 塞夫尔条约的内容主要为削弱奥斯曼帝国的领土及国力。协约国的愿意是想吸血奥斯曼,因为尽管奥斯曼帝国的敌人协约国的各国具有不同的战后意图,各自订立了许多双边及三边协议,但协约国在战争早期已经开始计划瓜分奥斯曼帝国。 只可惜的是,民族主义思潮在这里搅局了。土耳其国民运动的爱国者,他们反对穆德洛斯停战协定签订后协约国瓜分奥斯曼帝国,并反对1920年奥斯曼政府签订的塞夫尔条约。 迫使协约国放弃《塞夫尔条约》,于1923年7月订立《洛桑条约》,该条约是在试图瓜分奥斯曼帝国领土的《塞夫尔条约》在最终失败后且未获批准后的第二次尝试。 1922年11月1日,苏丹制被废除,最后一任苏丹穆罕默德六世于11月17日乘坐英国军舰离开土耳其,宣告奥斯曼帝国灭亡。1923年10月29日,大国民议会宣布土耳其共和国成立。现时,在奥斯曼帝国土地上建立起来的新国家达40个(包括备受争议的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国)。 民族主义兴起对十九世纪的帝国影响深远,还影响着二十世纪初帝国的国策。随着帝国瓦解,许多新生国家建立,又没法维持国际秩序的稳定,埋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种子。
我也说一句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GameMale
GMT+8, 2025-1-9 18:19 , Processed in 0.177963 second(s), 144 queries , Redis On.
Copyright © 2013-2025 GameMale
All Rights Reserved.